太常
拼音: | tài cháng |
注音: | ㄊㄞˋ ㄔㄤˊ |
太常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太常
(1) 官名,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旌旗名。
引《书·君牙》:“厥有成绩,纪於太常。”
孔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文选·张衡<东京赋>》:“建辰旒之太常,纷焱悠以容裔。”
薛综注:“辰谓日月星也,画之於旌旗,垂十二旒,名曰太常。”
⒉ 官名。 秦置奉常, 汉景帝六年更名太常,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历代因之,则为专掌祭祀礼乐之官。 北魏称太常卿, 北齐称太常寺卿, 北周称大宗伯, 隋至清皆称太常寺卿。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通典·职官七》。
国语词典:
职官名。掌理宗庙礼仪。秦时置奉常,汉更名为太常,历代沿用之。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网络解释:
太常
字义分解
- 拼音tài
- 注音ㄊㄞˋ
- 笔划4
- 繁体太
- 五笔DYI
- 五行火
(1)(形)高;大:~湖|~庙。
(2)(形)极;最:~阳。
(3)(形)身份最高或辈份更高的:~师。
(4)(副)表示程度过分:汤~热;烫嘴。
(5)(副)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这方案~好了。
(6)(副)很;用于否定:不~好。
(7)(Tài)姓。
与太常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