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
拼音:tài hú shí
注音:ㄊㄞˋ ㄏㄨˊ ㄕˊ

太湖石的意思

词语解释:

江苏·太湖产的石头,多窟窿和皱纹,园林中用以叠造假山,点缀庭院。

引证解释:

⒈ 江苏太湖产的石头,多窟窿和皱纹,园林中用以迭造假山,点缀庭院。

《旧唐书·白居易传》:“罢苏州刺史时,得太湖石五。”
宋杜绾《云林石谱·太湖石》:“平江府太湖石,产洞庭水中。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宛转嶮怪势……其质文理纵横,龙络隐起,於石面徧多坳坎。盖风浪衝激而成,谓之弹子窝。”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洞庭西山出太湖石,黑质白理,高逾寻丈,峯峦窟穴,賸有天然之致。”

国语词典:

江苏太湖所产的石头。因多孔窍及皱纹,可以造假山,装饰亭园。

词语翻译

德语
Taihu-Steine

网络解释:

太湖石

  •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的。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故特别适宜布置公园,草坪,校园,庭院旅游景色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太湖石”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因盛产出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是一种玲珑剔透的观赏石头。还有一种广义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产的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态的碳酸盐岩统称为“太湖石”。
    • 1、那柴烧的一块一块的,结成就和太湖石一般。
    • 2、花石即太湖石,极品者秀美而有韵致,今北京北海公园北岸快雪堂前仍存一遗石。
    • 3、于是空中撒落一蓬血雨,那鲜红的血雨在嶙峋的太湖石上喷绘成一朵绽放的烟花。
    • 4、池岸以太湖石堆砌自然驳岸,将半壁山和游廊呈弧状连接一起。
    • 5、萱草忘忧,与太湖石相配,子孙满堂,富贵长寿。
    • 6、琼华岛原来是个湖中土岗,后来才改为用太湖石叠砌而成的人造石山。

    字义分解

    • 拼音tài
    • 注音ㄊㄞ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DYI
    • 五行

    (1)(形)高;大:~湖|~庙。

    (2)(形)极;最:~阳。

    (3)(形)身份最高或辈份更高的:~师。

    (4)(副)表示程度过分:汤~热;烫嘴。

    (5)(副)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这方案~好了。

    (6)(副)很;用于否定:不~好。

    (7)(Tài)姓。

    • 拼音
    • 注音ㄏㄨ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IDEG
    • 五行

    (1)(名)被陆地围着的大片积水。

    (2)(名)指湖州:~笔|~绉。

    (3)(名)指湖南、湖北:~广。

    • 拼音shí,dàn
    • 注音ㄕˊ,ㄉㄢ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DGTG
    • 五行

    shí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金石。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dàn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