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条之事
拼音:míng tiáo zhī shì
注音:ㄇ一ㄥˊ ㄊ一ㄠˊ ㄓ ㄕˋ

鸣条之事的意思

词语解释:

伊尹,与战于鸣条之野的史实。借指征战之事。

引证解释:

⒈ 指伊尹相汤伐桀,与桀战于鸣条之野的史实。借指征战之事。

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上》:“目不视鸣条之事,耳不闻檀车之声。”
周天游校注引胡三省曰:“言桀紂贵为天子,得罪於天,流毒於民,而汤武伐之,亡国之事不接於帝之耳,帝不知为戒也。”
《晋书·张载传》:“殷汤无鸣条之事,则伊尹,有莘之匹夫也; 周武无牧野之阵,则吕牙,渭滨之钓翁也。”

网络解释:

鸣条之事

  • 鸣条之事(鸣条之事),指 伊尹 相 汤 伐 桀 ,与、桀战于、鸣条之野的史实。借指征战之事。
  • 字义分解

    • 拼音míng
    • 注音ㄇㄧㄥ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KQYG
    • 五行

    (1)(动)(鸟兽或昆虫)叫:鸡~|蝉~。

    (2)(动)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雷~|耳~。

    (3)(动)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谢|~冤。

    • 拼音tiáo,tiāo
    • 注音ㄊㄧㄠˊ,ㄊㄧㄠ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TSU

    [ tiáo ]

    1. 植物的细长枝:枝条。柳条儿。荆条。

    2. 泛称条形的东西:条子。面条儿。便(biàn)条儿。金条。铁条。

    3. 细长的形状:条形。条纹。条案。条几(jī)。条凳。条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条。身条。

    4. 项目,分项目的:条例。条令。条文。条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

    5. 层次,秩序:条理。条贯。有条不紊。

    6. 量词。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GKVH
    • 五行

    [ shì ]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