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塞
拼音:è sāi
注音:ㄜˋ ㄙㄞ

厄塞的意思

词语解释:

窘迫艰难,时运不济。
阻塞。

引证解释:

⒈ 窘迫艰难,时运不济。

唐薛用弱《集异记补编·贾人妻》:“僕之厄塞,阽於沟瀆。如此勤勤,所不敢望焉。”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贤仆夫》:“李敬者,本夏侯譙公之佣也。公久厄塞名场, 敬寒苦备歷。”
明李东阳《书宋诸贤墨跡后》:“今观其尺书寸扎,皆国家天下事也。卒令厄塞困顿,齎志以殁,国亡世改,而其辞独存。”

⒉ 阻塞。

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岂政治失当,事之害物者尚多;上下厄塞,情之不通者非一。”

网络解释:

厄塞

  • 厄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è sāi,是指窘迫艰难,时运不济。
  • 字义分解

    • 拼音è
    • 注音ㄜ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DBV
    • 五行

    (1)(名)险要的地方:~塞。

    (2)(名)灾难、困苦:困~。

    (3)(动)受困、阻塞:阻~。

    • 拼音sāi,sài,sè
    • 注音ㄙㄞ,ㄙㄞˋ,ㄙㄜ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PFJF
    • 五行

    sāi

    1. 堵,填满空隙:堵塞漏洞。塞尺。塞规。

    2.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塞。塞子。

    sài

    1. 边界上险要地方:要塞。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1. 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塞。阻塞。搪塞。塞责。顿开茅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