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易台
拼音:yǎn yì tái
注音:一ㄢˇ 一ˋ ㄊㄞˊ

演易台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 2.台名。在今四川省云阳县北。

引证解释:

⒈ 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相里汤阴县北有羑里城,周回可三百餘步,其中平实,高于城外地丈餘,北开一门,相传文王演《易》之所。”
《清一统志·河南九》:“演易臺在汤阴县北羑里城,即文王演《易》处。本朝乾隆十五年圣驾巡幸河南,经此,有御製《演易臺謁文王祠》诗勒石。”

⒉ 台名。在今四川省云阳县北。

《清一统志·四川十三》:“演易臺在云阳县北三十里地,名向阳坪,宋邵康节於此注《易》, 明御史卢雍立石表之。”

网络解释:

演易台

  • 演易台位于汤阴羑里城大殿右后侧,重建于1994年,是文王被囚期间,推演“六十四卦”和创作《周易》的地方。台上有文王正在推演《周易》的塑像。塑像形象地反映了文王当年被囚时精心推演《周易》的情形。
  • 字义分解

    • 拼音yǎn
    • 注音ㄧㄢˇ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IPGW
    • 五行

    (1)(动)演变;演化:~进。

    (2)(动)发挥:~说|~绎。

    (3)(动)依照程式(练习或计算):~练|~算。

    (4)(动)当众表演技艺:~剧|表~。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JQRR
    • 五行

    (1)(形)轻易;容易:~于|简~。

    (2)(形)平和:平~近人。

    (3)(形)〈书〉轻视。

    (4)(动)改变;变换:变~|移风~俗。

    (5)姓。

    • 拼音tái,tāi
    • 注音ㄊㄞˊ,ㄊㄞ
    • 笔划5
    • 繁体臺、颱、檯
    • 五笔CKF
    • 五行

    tá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2.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3.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4. 量词:一台戏。

    5.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6. 姓。

    7. 桌子、案子:写字台。

    8.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tāi

    1. 〔天台〕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