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语
拼音: | shū yǔ |
注音: | ㄕㄨ ㄩˇ |
疏语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平庸的言语。 2.指空疏的言词。
引证解释:
⒈ 平庸的言语。
引唐孟郊《立德新居》诗之二:“厚韵属疏语,薄名谢嚣闻。”
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下》:“‘一将功成万骨枯’,是疏语;‘可怜无定河边骨’,是词语。”
⒉ 指空疏的言词。
引明李贽《王骥》:“此则稍有识见,非復彼时训导诸人疏语。”
网络解释:
疏语
字义分解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12
- 繁体疏
- 五笔NHYQ
- 五行金
(1)(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
(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
(4)(动)疏忽:~于防范。
(5)(形)空虚:志大才~。
(6)(动)分散;使从密变稀:~散。
(7)姓。
(8)(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
(9)(名)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