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意
拼音:fā yì
注音:ㄈㄚ 一ˋ

发意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产生某种意念。 2.表现心意。 3.犹提议。

引证解释:

⒈ 产生某种意念。

晋道安《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序》:“从始发意,逮一切智曲成决,著八地无染,谓之智也。”
宋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僕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
《元典章·户部六·伪钞》:“据石治民所招,即係自行发意雕板印造伪钞。”
《醒世姻缘传》第九二回:“自从姜氏居庄,伺候的人虽然不敢欺心侮慢,只是欠了体贴,老人家自己不发意梳梳头,旁人便也不强他。”

⒉ 表现心意。

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二引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所奉三旨,伏循字迹,大觉劲密。窃恐既以言发意,则应言而新,手随意运,笔与手会,故意得谐称,下情欢仰,寳奉愈至。”

⒊ 犹提议。

宋梅尧臣《双羊山会庆堂记》:“初余一发意,吾乡孝子义士咸助以资。”

国语词典:

起意。

网络解释:

发意

  • 发意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产生某种意念,表现心意。
  • 字义分解

    • 拼音fā,fà
    • 注音ㄈㄚ,ㄈㄚˋ
    • 笔划5
    • 繁体發、髮
    • 五笔NTCY
    • 五行

    1.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发面。

    9.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发动。

    11.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UJNU
    • 五行

    (1)(名)意思:同~|来~|词不达~。

    (2)(名)心意;愿望:中~|任~。

    (3)(动)意料;料想:~外|出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