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ì jiàn |
注音: | ㄕˋ ㄐ一ㄢˋ |
词性: | 名词 |
事件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事件
(1) 有一定社会意义或影响的大事情
(2) 泛指一般的大事情;具体事务
(3) 禽、畜的可以吃的内脏
引证解释:
⒈ 事情。
引宋范仲淹《论复并县札子》:“若转运使等定夺不当,亦乞朝廷駮下不当事件,特行堪问。”
《红楼梦》第五八回:“将他腾挪出来,协理寧荣两处事件。”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要证明中国人的不正经,倒在自以为正经地禁止男女同学,禁止模特儿这些事件上。”
⒉ 事项。
引宋司马光《论两浙不宜添置弓手状》:“臣谨条列添置弓手不便事件如左,伏维圣恩省察,少加详择焉。”
⒊ 指文案。
引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凡各处办事打来事件,皆到内署,先见厂公心腹内官,发司房删润奏之。”
《红楼梦》第一〇四回:“忽有家人传报説:‘内廷传旨,交看事件。’ 雨村疾忙上轿进内。”
⒋ 指案件。
引《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乌明阿﹞才由水路走出一程,又奉到廷寄命他到南河查办事件。”
⒌ 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已经发生的大事情。
引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四月一日发生于南京的惨案,不是什么偶然的事件。”
例如:九一八事件。
⒍ 鸟兽类的内脏。
引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食店》:“更有川饭店,则有插肉麵……杂煎事件。”
宋吴自牧《梦粱录·天晓诸人出市》:“御街铺店,闻鐘而起,卖早市点心,如煎白肠、羊鹅事件。”
⒎ 指人体的部分。
引《水浒传》第四六回:“杨雄又将这妇人七事件分开了,却将头面衣服都栓在包裹里了。”
明陶宗仪《辍耕录·想肉》:“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军嗜食人……或乘夹袋中,入巨锅活煮,或刲作事件而淹之。”
⒏ 指器物。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这里大郎与文姬父女两个,互相安慰,把家中事件,收拾并叠。”
明沉榜《宛署杂记·乡试》:“铜事件七福。”
《何典》第四回:“到得好日,凡属喜事喜日应用的事件,尽皆千端百正。”
国语词典:
事情、事项。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事件 (汉语词语)
- 1、虽然受到恐怖事件的影响,但在讲演会上他仍然谈笑自若。
- 2、有关外星人事件,众说纷纭,言人人殊。
- 3、这个事件真是骇人听闻。
- 4、河南摔童事件的犯罪嫌疑人,因为是公安人员,受到体制、权力集团的集体庇护,却逍遥法外。
- 5、常在社会版新闻发现一些荒谬绝伦的事件,不禁令人慨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 6、恐怖事件的发生使一些人整天惊慌失措。
字义分解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8
- 繁体事
- 五笔GKVH
- 五行金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
与事件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