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训
拼音:wǔ xùn
注音:ㄨˇ ㄒㄨㄣˋ

武训的意思

词语解释:

军事训练。

引证解释:

⒈ 军事训练。

《国语·鲁语下》:“天子有虎賁,习武训也。”
《三国志·吴志·孙虑传》“治半州” 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载三国吴孙权诏:“虑其内修文德,外经武训,持盈若冲,则满而不溢,敬慎乃心,无忝所受。”

国语词典:

人名。(西元1838~1896)​清山东堂邑人。幼孤贫,昼行乞,夜绩麻,不娶妻,不妄费,渐有积赀,自恨不读书识字,以所蓄建义学数所,远近向风,称「武善人」。

网络解释:

武训

  • 武训(1838-1896),行七,原无名,名“训”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字蒙正,自号义学症,谥号义学正。山东省堂邑县(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
  • 武训先生是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享誉中外的贫民教育家、慈善家,行乞三十八年,建起三处义学,教育了无数穷家子弟,是中国历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载入正史的唯一一人,被誉为“千古奇丐”。
    • 1、虑其内?文德,外经武训,持盈若冲,则满而不溢。 
    • 2、按武玉泉的说法,武金东效仿武训办义学,但化募来的钱,有一部分“顾了自己家”,买了些地。
    • 3、武训急公义,募捐兴建义学。
    • 4、雇主欺武训不识字,用假账昧其三年钱,武训争辩,反被诬“讹赖”,遭到毒打。
    • 5、张泰来也似乎很满意,点头道“那就,了,我们开始正式的龙武训练吧!”。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GAHD
    • 五行

    [ wǔ ]

    1.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

    2.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

    3.半步,泛指脚步: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

    4.姓。

    • 拼音xùn
    • 注音ㄒㄩㄣ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YKH
    • 五行

    1.教导;训诫:教~。~话。~词。~了他一顿。挨了一通~。

    2.教导或训诫的话:家~。遗~。

    3.训练:培~。轮~。军~。

    4.准则:不足为~。

    5.解释(词义):~诂。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