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
拼音:zhì zǐ
注音:ㄓˋ ㄗˇ
词性: 名词

质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质子zhìzǐ

(1) 一种与氢原子核相同的基本粒子;它和中子都是所有其他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它带有一个在数值上等于电子电荷的正电荷,并具有1.672×10 -24 克的质量

proton

(2) 古时派往别国做人质的人,多为王子或诸侯之子

hostage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派往别处或别国去作抵押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

《穀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
《魏书·蛮传》:“泰常八年, 蛮王梅安率渠帅数千朝京师,求留质子以表忠款。”
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下》:“大中初, 云南朝贡,及西川质子,人数渐多。”
清吴殳《秦》诗:“质子妖姬货可居,六王未毕已邱墟。”
章炳麟《訄书·弭兵难》:“説者曰:吾岂徒乞盟,将假贷於彼,而要之相率以衞我,则是以彼之金币为质子也。”

⒉ 物理学名词。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带正电,所带电量和电子相等,质量为电子的1836.5倍。各种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不同。氢的原子核由一个质子组成,因亦用指氢的原子核。

国语词典:

原子核中的一种基本粒子。带正电,质量约为电子的一千八百四十倍。任何化学元素的原子序数即为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网络解释:

质子 (亚原子粒子)

  • 质子(proton)是一种带 1.6 × 10库仑(C)正电荷的亚原子粒子,直径约 1.6~1.7×10 m ,质量是938百万电子伏特/c²(MeV/c²),即1.672621637(83)×10千克,大约是电子质量的1836.5倍(电子的质量为9.10938215(45)×10千克),质子比中子稍轻(中子的质量为1.674927211(84)×10千克)。质子属于重子类,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通过胶子在强相互作用下构成。原子核中质子数目决定其化学性质和它属于何种化学元素。
    • 1、但是这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些反质子在诞生之后又怎样了?
    • 2、人们发现,质子、中子与绕一定轨道旋转的电子所构成的这种组合存在于所有物质之中。
    • 3、利用空间辐照环境模拟设备对甲基硅橡胶进行了质子辐照试验。
    • 4、格朗萨索实验室测到的中微子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质子粒子束。
    • 5、根据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低能质子辐照下石英玻璃色心演化的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光密度变化的表达式。
    • 6、分子在降低电子传递链时产生了电子,激活了三个质子泵通道。

    字义分解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FMI
    • 五行

    (1)(名)性质;本质:实~|~的变化。

    (2)(名)质量:保~保量。

    (3)(名)物质:~粒|~料。

    (4)(形)朴素;单纯:~朴。

    (5)(动)询问;责问:~问|~询。

    (6)(动)抵押:以衣物~钱。

    (7)(名)抵押品:以此物为~。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