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乱子
拼音:chū luàn zi
注音:ㄔㄨ ㄌㄨㄢˋ ㄗˇ
词性: 动词

出乱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出乱子chū luànzi

(1) “出岔子”又作“出乱子”

你们这样搞下去,非出乱子不可!
go wrong

引证解释:

⒈ 发生祸事或纠纷。

《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河臺本是河工上的一个虫儿,他有甚么不懂的?只是收了人家的厚礼,不能不应,看了看这个立刻出乱子的地方,若另委别人,谁也都给过三千二千,一千八百的,怎好意思呢?”

国语词典:

闯祸、出错、发生变故。《老残游记.第一三回》:「不好!恐怕要出乱子!俺们赶紧回去预备搬家罢!」也作「出楼子」、「出漏子」。

网络解释:

出乱子

  • 出乱子
  • chū luànzi
  • [go wrong] “出岔子”又作“出乱子”
  • 你们这样搞下去,非出乱子不可!
  • 【释义】事情进行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 1、生意场上,凡是你不能亲自控制的事,最终都会出乱子
    • 2、若是捂盖子不说,既能保证班级不出乱子,也可以让家长不丢面子,自然是你我大家,唯一的坏处就是可能会影响江水源的一生。
    • 3、擦!不懂教育跟着瞎指挥,揠苗助长,瞎了这块璞玉,说了,我教完他的法术,就跟他断了师徒情份,不然他闹出乱子来,我怕引火烧身……
    • 4、事实上增派的六百德军迟至大选前六周才抵达阿富汗,同时只留到九月份,其作用是若大选需进行第二轮投票,也确保不会出乱子
    • 5、黄秋叶一听了他的话后不禁当即就来了气,声音也大了起来,那个女民警见状连忙向她靠了近去,只怕她突然冲动发作,搞出乱子来可不。
    • 6、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不会出乱子、不会出轨、不会失控、更不会自寻烦恼。

    字义分解

    • 拼音chū
    • 注音ㄔㄨ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BMK
    • 五行

    (1)(动)从里面走向外面:~来|~席。

    (2)(动)超出。

    (3)(动)往外拿:~主意。

    (4)(动)出产、产生、发生:~问题。

    (5)(动)发出:~汗。

    (6)(动)显露:~名。

    (7)(动)显得量多:不~数。

    (8)(动)支出:~纳。

    (9)(名)〈方〉跟“往”连用;表示向外: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一~戏。(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从里往外:跑~大门。(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含有从隐蔽到显露或从无到有的意思:做~成绩。(助)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超出: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

    • 拼音luàn
    • 注音ㄌㄨㄢ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TDNN

    1.没有秩序和条理:~七八糟。

    2.武装骚扰:兵~。叛~。

    3.使混乱;使紊乱:捣~。以假~真。

    4.任意;随便:不许~扔纸屑。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