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ǐ lì bù zhī |
体力不支的意思
词语解释:
- 1、赵海见到云阳体力不支,心中大喜,脚步一跟,饿虎扑食,抡起双拳朝着云阳砸下来。
- 2、虽然罗马武士满身肌肉但是有勇无谋,一不小心脖子中了吸血鬼的吸血大法,最后终于体力不支倒在血泊中。
- 3、队员们总是湿漉漉的,而且总是体力不支,有些时候还饥肠辘辘,因为吃的东西都是类配给品冷餐。
- 4、在老人获救之时,陈群自己却因长时间托举救人,最终体力不支沉入河中溺亡。
- 5、时间一分分过去,蜜蜂从右至左慢慢爬满身体,比赛后段这位年轻人显得有些体力不支,整个身体都在微微颤抖。
- 6、霸王战意正酣,或许是因为拳脚太重而体力不支,也或许是因为叶寒只守不攻让他高估了自己的伤害。
字义分解
- 拼音tǐ,tī
- 注音ㄊㄧˇ,ㄊㄧ
- 笔划7
- 繁体體
- 五笔WSGG
- 五行火
tǐ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tī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 拼音lì
- 注音ㄌㄧˊ
- 笔划2
- 繁体力
- 五笔LTN
- 五行火
(1)(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叫做力。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名)力量;能力:人~|物~|说服~|战斗~。
(3)(名)专指体力:大~士|四肢无~。
(4)(名)尽力;努力:~争上游|工作不~。
(5)(名)(Lì)姓。
- 拼音bù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不
- 五笔GII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与体力不支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