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胥
拼音:bāo xū
注音:ㄅㄠ ㄒㄨ

包胥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即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楚昭王十年
公元前

﹐吴国用伍子胥计攻破楚国﹐他到秦国求救﹐在秦庭痛哭七日夜﹐终于使秦国发兵救楚。

引证解释:

⒈ 即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 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 吴国用伍子胥计攻破楚国,他到秦国求救,在秦庭痛哭七日夜,终于使秦国发兵救楚。

《三国志·魏志·臧洪传》:“若子之言,则包胥宜致命於伍员,不当哭於秦庭矣。”
金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之二:“精卫有冤填潮海, 包胥无泪哭秦庭。”
清蒋士铨《桂枝霜·完忠》:“始而学包胥哭庭,既而仿尉佗称帝。”
庞树柏《朱舜水祠落成徵题敬赋》诗:“击檝常存士雅心,乞师独洒包胥泪。”

网络解释:

包胥

  • 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吴国用伍子胥计攻破楚国,他到秦国求救,在秦庭痛哭七日夜,终于使秦国发兵救楚。
  • 字义分解

    • 拼音bāo
    • 注音ㄅㄠ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QNV
    • 五行

    (1)(动)用纸、布等裹起来

    (2)(名)(~儿)包好了的东西:药~|邮~。

    (3)(名)装东西的口袋:书~。

    (4)(量)用于成包的东西:两~大米|一~衣服。

    (5)(名)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树上有个~|腿上起了个~。

    (6)(名)毡制的圆顶帐篷:蒙古~。

    (7)(动)围绕;包围:骑兵分两路~过去。

    (8)(动)容纳在里头;总括在一起:~含|无所不~。

    (9)(动)把任务承担下来;负责完成:~医|~教|~片儿(负责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围的工作)。

    (10)(动)担保:~你满意。

    (11)(动)约定专用:~车|~了一只船。

    (12)姓。

    • 拼音
    • 注音ㄒㄩ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NHEF
    • 五行

    (形)〈书〉齐;皆:万事~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