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子
拼音:zān zi
注音:ㄗㄢ ㄗˇ

簪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簪子zānzi

(1) 用以绾住头发或插装饰物的一种妇女首饰,有横直之分

woman’s hairpin

引证解释:

⒈ 绾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门里闪出一个中年妇人……戴一头黄块块的簪子,穿一件元青扣縐的衣裳。”
洪深《贫民惨剧》第四幕:“有点痛,人是不要紧的,东西丢了不少,金镯子,嗳!我的金簪子呀!”
亦称“簪儿”。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头上庙簪儿珠挑,金翠争光。”

国语词典:

别住发髻的饰物。

网络解释:

簪子 (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

  • 又称簪、发簪、冠簪,是用以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同时有装饰作用,一般为单股(单臂),双股(双臂)的称为钗或发钗,形似叉。 钗指妇女用的发饰。金钗指金制的发钗,喻高贵的妇女。荆钗指以荆枝为发钗,喻妇女朴素的服饰(土钗为扒刈和扠草用的铁叉,不是发饰)。由于钗有两股,分钗便被借用来指夫妻分如“破镜分钗”、“分钗断带”。
    • 1、看老戏曲,青年男女,两情相悦,花前月下,互赠定情之物一方手绣的锦帕,一只祖传的玉镯,最不济也得是一支精美的簪子
    • 2、大朵牡丹翠绿烟纱碧霞罗,逶迤拖地粉色水仙散花绿叶裙,身披金丝薄烟翠绿纱。低垂鬓发斜插镶嵌珍珠碧玉簪子,花容月貌出水芙蓉。
    • 3、一个里头放着两个小匣子,一匣是一枝仿着圣手摘蓝的金簪子,那手里却拈的是一个小小金九连环;一匣是一双汗浸子玉蒲镯。
    • 4、顾老夫人见了顾家最得意的长孙,笑得眉眼都开了,今天她穿了酱紫色的麻姑献寿织绣锦缎褂子,戴了八宝百鸟全金簪子一对,更是显得精神熠熠,喜气洋洋。
    • 5、陈华封骇怕极了,暗暗从头上拔下簪子,拨开厚膜看看。
    • 6、乌黑如泉的头发随意的挽成发髻用铜簪子束起,眉不描而黛,肤无需敷粉便白腻如脂,唇绛一抿,嫣如丹果……

    字义分解

    • 拼音zān
    • 注音ㄗㄢ
    • 笔划18
    • 繁体
    • 五笔TAQJ
    • 五行

    (1)(名)(~子、~儿)别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玉石等制成:~子|扁~。

    (2)(动)插在头发上:~花。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