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口孺子
拼音:huáng kǒu rú zǐ
注音:ㄏㄨㄤˊ ㄎㄡˇ ㄖㄨˊ ㄗˇ
词性: 成语

黄口孺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言黄口小儿。

引证解释:

⒈ 犹言黄口小儿。

《三国演义》第八三回:“先主曰:‘朕用兵老矣,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耶!’”
《封神演义》第八四回:“南宫适笑曰:‘似你这等黄口孺子,定然不认得,吾是西岐大将南宫适。’”
《杨家府演义·宗保领兵征智高》:“忽儂王天子骤马而至,大声喝曰:‘黄口孺子,敢如此无礼!’”

国语词典:

幼儿。比喻浅薄幼稚的人。

网络解释:

黄口孺子

  • 黄口指黄色的乌嘴,孺子指幼童。本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uáng kǒu rú zǐ,用以讥讽他人年幼无知。
  • 黄口孺子的近反义词

    反义词

    • 1、对于那些满街飞的黄口孺子我们应给更多的教育帮助。
    • 2、谁知道,不过别忘了,黄口孺子往往能说出至理名言。
    • 3、黄口孺子,口无遮拦,不必与他为难!
    • 4、随意一翻,便是名篇,而眼前的这一篇,更是黄口孺子都能诵读的。
    • 5、刘备一丧家之犬,孙权一黄口孺子
    • 6、黄口孺子 ,也敢口出狂言!真是不知死活。

    字义分解

    • 拼音huáng
    • 注音ㄏㄨㄤ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AMWU
    • 五行

    (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

    (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

    (3)(Huánɡ)姓。

    (4)(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

    • 拼音kǒu
    • 注音ㄎㄡ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KKKK
    • 五行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

    • 拼音
    • 注音ㄖㄨˊ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BFDJ
    • 五行

    (名)小孩子:~子|妇~。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