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宫
拼音: | fǎ gōng |
注音: | ㄈㄚˇ ㄍㄨㄥ |
法宫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宫室的正殿,古代帝王处理政事之处。
引证解释:
⒈ 宫室的正殿,古代帝王处理政事之处。
引《汉书·晁错传》:“臣闻五帝神圣,其臣莫能及,故自亲事,处于法宫之中,明堂之上。”
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法宫,路寝正殿也。”
《汉书·梅福传》“当户牖之法坐” 唐颜师古注:“法坐,正坐也,听朝之处,犹言法宫、法驾也。”
宫,一本作“官”。 唐李商隐《韩碑》诗:“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清钱谦益《四川雅州名山县知县刘尔宗授文林郎制》:“朕虽在明堂法宫之中, 黎风雅雨夷獠杂处之民,未尝不食坐见之也。”
国语词典:
正殿。
字义分解
- 拼音fǎ
- 注音ㄈㄚˇ
- 笔划8
- 繁体法
- 五笔IFCY
- 五行水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