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说法
拼音: | sān shuō fǎ |
注音: | ㄙㄢ ㄕㄨㄛ ㄈㄚˇ |
三说法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宋干兴以来,西北兵饷不足,募商人输纳刍粟,官府给券,而以茶偿之。后又益以东南缗钱﹑香药﹑犀齿,谓之三说法。天圣元年曾罢此法,后又一度复行。见《宋史.食货志下五》。
引证解释:
⒈ 宋乾兴以来,西北兵饷不足,募商人输纳刍粟,官府给券,而以茶偿之。后又益以东南缗钱、香药、犀齿,谓之三说法。 天圣元年曾罢此法,后又一度复行。见《宋史·食货志下五》。
引宋范仲淹《奏论陕西兵马利害》:“或闻以三説之法可以备边……纵许於陕西河东路以三説入中,既缘客商未多,且可少助粮草而已。”
网络解释:
三说法
字义分解
- 拼音shuō,shuì,yuè
- 注音ㄕㄨㄛ,ㄕㄨㄟˋ,ㄩㄝˋ
- 笔划9
- 繁体説
- 五笔YUKQ
shuō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说明。演说。解说。
2. 介绍:说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说媒。
3. 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
4. 责备:数说。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shuì1.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yuè1. 古同“悦”。
与三说法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