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冠
拼音: | fǎ guān |
注音: | ㄈㄚˇ ㄍㄨㄢ |
法冠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冠名。本为楚王冠,从秦汉起,御史﹑使节和执法官皆戴此冠。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冠名。本为楚王冠,从秦汉起,御史、使节和执法官皆戴此冠。
引《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汉使节法冠。”
裴駰集解引蔡邕曰:“法冠, 楚王冠也。 秦灭楚,以其君冠赐御史。”
清钱谦益《江西按察司副使曾用升授中宪大夫制》:“夫内外臺俱冠法冠,掌风宪。”
亦指监察御史之职。 《旧唐书·德宗纪上》:“监察御史张著以法冠弹中丞严郢浚陵阳渠匿詔不行,削郢官, 著赐緋鱼。”
国语词典:
古代司法官的冠帽。
网络解释:
法冠
字义分解
- 拼音fǎ
- 注音ㄈㄚˇ
- 笔划8
- 繁体法
- 五笔IFCY
- 五行水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
与法冠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