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
拼音: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dé
注音:ㄋㄩˇ ㄗˇ ㄨˊ ㄘㄞˊ ㄅ一ㄢˋ ㄕˋ ㄉㄜˊ
词性: 成语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意思

词语解释:

女子拥有自己的“才学”,但能明辨是非,是一种难得的美德。后来因断章取义,被封建礼教取来约束女子,转而变成了封建社会中压迫、奴役女性的话语

引证解释:

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隋唐演义》 

后被用于旧时谓女子没有才学,才能做到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中轻视妇女的恶习。

网络解释:

女子无才便是德

  • 女子无才便是德出自《隋唐演义》:上联“男子有德便是才”!是希望一个有为的男人,要以德行为主,以才干为辅的意思,告诫每个男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视才干。 而下联“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劝女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贬辱女人不能有才干。这整个误会是因为错解了“无才”的“无”字所造成的。这个“无”字是动词,是“本有而无之”的意思,也就是“本来有才,但心里却自视若无”的意思。 举个例子来说,就像古人说的“无物”不是世上真的没有万物,而是在万物的围绕中,内心不起一点障碍的意思;“无我”不是真的没有我,而是对于我的一切得失无挂于心的意思;“无念”也不是真的没有念头,而是没有妄念,在念头中依然自在的意思。 所以“无才”不是真的没有才干,而是“我虽然很有才干,但一点也不自炫其才,依然自视若无”的意思。古代的女子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却拥有过人的才气,还能自视若无,这不是非常高尚的德行吗?

  • 1、哦?刘公子此言,端的是新鲜,自古女子无才便是德,如何做的来事情?
  • 2、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我想我应该是德高望重了。
  • 3、女子无才便是德,我想我一定是太缺德了。
  • 4、花洛白?常言道,女子无才便是德,看姐姐那个本分的样子不像是认识字的。
  • 5、西方女性可以开沙龙、办舞会、读大学、当科学家,中国的女性只缠小脚、学针线,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
  • 6、是啊,自古女子无才便是德,她的姐姐花洛白就是深信这点的女子。

字义分解

  • 拼音nǚ,rǔ
  • 注音ㄋㄩˇ,ㄖㄨ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VVVV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 拼音wú,mó
  • 注音ㄨ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FQV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 拼音cái
  • 注音ㄘㄞˊ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FTE

(1)(名)才能。

(2)(名)有才能的人:~子。

(3)(名)姓。

(4)(副)刚才;表示以前不久。

(5)(副)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6)(副)表示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

(7)(副)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含有“刚刚”的意思。

(8)(副)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有“只”、“仅仅”的意思。

(9)(副)表示强调或确定的语气(句尾常用‘呢’字):那里的风景~美呢!

  • 拼音biàn,pián
  • 注音ㄅㄧㄢˋ,ㄆㄧㄢˊ
  • 笔划9
  • 繁体便
  • 五笔WGJQ
  • 五行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JGHU
  • 五行

[ shì ]

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

2. 表示存在:满身是汗。

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

4. 表示适合:来的是时候。

5. 表示任何: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

6. 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

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是冷。

8. 对,合理,与“非”相对: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

9. 认为对: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

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是,我就去。

11. 这,此: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

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是问。惟利是图。

13. 姓。

  • 拼音
  • 注音ㄉㄜˊ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TFLN
  • 五行

(1)(名)好的品行:美~。

(2)(名)恩惠、好处:感恩戴~。

(3)(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