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牛文梓
拼音: | qīng niú wén zǐ |
注音: | ㄑ一ㄥ ㄋ一ㄡˊ ㄨㄣˊ ㄗˇ |
青牛文梓的意思
词语解释:
意思是指参天古木。
引证解释:
⒈ 《太平御览》卷四四引《录异传》:“秦文公时, 雍南山有大梓树。
引文公伐之……树断,中有一青牛出,走入灃水中。”
后因以“青牛文梓”指参天古木。 北周庾信《枯树赋》:“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
唐刘禹锡《伤秦姝行》:“青牛文梓赤金簧,玫瑰宝柱秋雁行。”
网络解释:
青牛文梓
字义分解
- 拼音qīng
- 注音ㄑㄧㄥ
- 笔划8
- 繁体青
- 五笔GEF
- 五行金
(1)(形)蓝色或绿色:~天|~苔。
(2)(形)黑色。
(3)(名)青草或没有成熟的庄稼。
(4)(形)比喻年轻:~年。
(5)姓。
- 拼音niú
- 注音ㄋㄧㄡˊ
- 笔划4
- 繁体牛
- 五笔RHK
- 五行木
1.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2.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4.姓。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文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