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并出
拼音:shí rì bìng chū
注音:ㄕˊ ㄖˋ ㄅ一ㄥˋ ㄔㄨ
词性: 成语

十日并出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 2.比喻暴乱并起。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按,《山海经·海外东经》和《大荒南经》、《楚辞·天问》等亦载有此传说。

《庄子·齐物论》:“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淮南子·本经训》:“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⒉ 比喻暴乱并起。 清钱谦益《<陈乔生诗集>序》:“九婴暴起,十日并出。心穷填海,力尽移山。

原軫之归元如生, 霽云之断指犹动。”
清夏燮《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今以数万里外,不宾之荒服,一旦冯陵中夏,竟使爝火争明,十日并出。”

网络解释:

十日并出

  • 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②比喻暴乱并起。
  • 十日并出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 1、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 2、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后裔上射十日。
    • 3、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 4、却说妖族十位太子不知轻重,加之受了别人暗算、冥河挑拨,遂轻入洪荒,十日并出
    • 5、千年前,十日并出,天地焦土,无名氏集九族神谕琢为璎珞自佩,穷极天下妖邪为患。
    • 6、自从十日并出后,它就在洞庭湖里掀波作浪,覆舟无数,吃人无数,着实是南方的一大祸患。

    字义分解

    • 拼音shí
    • 注音ㄕˊ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FGH

    (1)(数)数目;九加一后所得。

    (2)(形)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 拼音
    • 注音ㄖ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JJJJ
    • 五行

    (1)(名)太阳:~出|~落。

    (2)(名)指日本:~圆|~语。

    (3)(名)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班|~~夜夜。

    (4)(名)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天:今~|改~再见。

    (5)(名)每天;一天一天地:~记|~新月异。

    (6)(名)泛指一段时间:往~|来~。

    (7)(名)特指某一天:生~|国庆~。

    • 拼音bìng,bīng
    • 注音ㄅㄧㄥˋ,ㄅㄧㄥ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UAJ
    • 五行

    bìng

    1. 合在一起:并拢。合并。兼并。

    2. 一齐,平排着:并驾齐驱。并重(zhòng )。并行(xíng )。

    3. 连词,表平列或进一层:并且。

    4. 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不像预料的那样:并不容易。

    bīng

    1.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 拼音chū
    • 注音ㄔㄨ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BMK
    • 五行

    (1)(动)从里面走向外面:~来|~席。

    (2)(动)超出。

    (3)(动)往外拿:~主意。

    (4)(动)出产、产生、发生:~问题。

    (5)(动)发出:~汗。

    (6)(动)显露:~名。

    (7)(动)显得量多:不~数。

    (8)(动)支出:~纳。

    (9)(名)〈方〉跟“往”连用;表示向外: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一~戏。(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从里往外:跑~大门。(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含有从隐蔽到显露或从无到有的意思:做~成绩。(助)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超出: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