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秩
拼音:yǒu zhì
注音:一ㄡˇ ㄓˋ

有秩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博大﹐无穷。
古代乡官名。汉承秦制﹐乡五千户则置有秩﹐秩百石﹐掌管一乡。

引证解释:

⒈ 博大,无穷。

《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高亨注引王引之《经传释词》:“秩,大也。”
汉张衡《东京赋》:“登圣皇於天阶,章汉祚之有秩。”

⒉ 古代乡官名。 汉承秦制,乡五千户则置有秩,秩百石,掌管一乡。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
《后汉书·百官志五》:“乡置有秩、三老、游徼。本注曰: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乡人。”

网络解释:

有秩

  • 有秩,古代官名,乡官之一。掌听讼收税等事。
    • 1、在花园里,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有秩序地排着队,穿着美丽的裙子等待参加选美比赛。
    • 2、苍震有位,黄离蔽明。江充祸结,戾据灾成。衔冤昔痛,赠典今荣。享灵有秩,奉乐以迎。--迎神曲。
    • 3、通用将与悍马的员、销售商和供应商一起紧密合作,努力做到有秩序地、负责任地关闭悍马生产线。
    • 4、所有人一致认为希腊需要有秩序地重建,因为无序地违约将导致整个欧元区的崩溃。
    • 5、所以生动活泼和安定团结如果发生矛盾,只有在不妨碍安定团结的条件下实现生动活泼,才能让大家有秩序地前进。
    • 6、整合论主张法律与道德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两者有共通性,法治与德治,作为建构社会秩序的手段,有相容性,而且应当相容,应当整合,使德治和法治成为治国中的两翼,有了比翼双飞,才能到达有秩序的社会。

    字义分解

    • 拼音yǒu,yòu
    • 注音ㄧㄡˇ,ㄧㄡ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DEF
    • 五行

    yǒu

    1. 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有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yòu

    1.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RWY
    • 五行

    (1)(名)〈书〉次序:~序。

    (2)(名)〈书〉十年:七~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