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诵
拼音:chéng sòng
注音:ㄔㄥˊ ㄙㄨㄥˋ
词性: 动词

成诵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读书熟,能背诵。

引证解释:

⒈ 谓读书熟,能背诵。

汉杨修《答临淄侯笺》:“又尝亲见执事,握牘持笔,有所造作,若成诵在心,借书於手。”
《宋史·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清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

国语词典:

熟读能诵。

网络解释:

成诵

  • 成诵(chéng sòng),汉语词语,谓读书熟,能背诵。
    • 1、李自成虽然聪明过人,过目成诵,但他从不自高自大,放松学习。
    • 2、他记忆力特别,过目成诵
    • 3、小梅记忆力极,过目成诵
    • 4、你能一目十行,我就不能过目成诵
    • 5、他天资,又勤奋努力,总是可以过目成诵、出口成章。
    • 6、林枫虽然聪敏过人,过目成诵,但也从不自高自大。

    字义分解

    • 拼音chéng
    • 注音ㄔ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DNNT

    [ chéng ]

    1.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变为:长成。变成。

    4.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5.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6.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月。

    7.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9.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10.姓。

    • 拼音sòng
    • 注音ㄙㄨㄥ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YCEH
    • 五行

    (1)(动)读出声音来;念;朗读

    (2)(动)背诵:记~|过目成~。

    (3)(动)称述、述说:传~|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