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乙
拼音: | mǒu yǐ |
注音: | ㄇㄡˇ 一ˇ |
某乙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称人的代词。 2.自称的代词。
引证解释:
⒈ 称人的代词。
引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韩愈﹞谨遣某乙以庶羞清酌之奠,祭于亡友故河南县令张十二员外之灵。”
《太平广记》卷一五三引唐谷神子《博异志·赵昌时》:“闻将家点閲兵姓名声,呼‘某乙’,即闻唱‘唯’应声。”
⒉ 自称的代词。参见“某甲”。
引唐刘肃《大唐新语·郊禅》:“有唐嗣天子臣某乙,敢昭告於昊天上帝。”
《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变文》:“九龙吐水欲(浴)太子,记(起)脚七步,一手至(指)天,一手至(指)地,口称:‘为(唯)我为尊,某乙向上更无人。’”
《敦煌变文集·不知名变文》:“某乙莲花并总不买(卖)。”
国语词典:
假定的代名词。可用于自称,也可虚指某人。
网络解释:
某乙 (《聊斋志异》篇目)
某乙 (词语概念)
- 1、某乙说我打赌这话也是个譬喻。
- 2、支持的人说他们对于预防欺诈不可或缺;反对者称这些法案所防止的某甲冒充某乙投票的欺诈是凤毛麟角。
- 3、所谓关于内治者何也?天下之论政术者多矣,动曰某甲误国,某乙殃民;某之事件,政府之失机,某之制度,官吏之溺职。
- 4、某甲在自己的土地上打井汲取某乙土地下的地下水。
- 5、譬如,某甲一向十分廉洁,某乙却无中生有地批评道:"你今后不要偷公家的东西!"显然,某甲拍案而起已属在所难免了。
- 6、某甲控诉某乙受贿,而某乙反诉某甲诽谤。
字义分解
- 拼音mǒu
- 注音ㄇㄡˇ
- 笔划9
- 繁体某
- 五笔AFSU
- 五行水
(1)(代)指一定的人或事物(知道名称而不说出):张~|解放军~部。
(2)(代)指不定的人或事物:~人|~地。
(3)(代)用来代替自己的名字;如姓张的自称“张某”或“张某人”。
(4)(代)有时叠用;如:某某人或某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