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拉碴
  • 【拼音】:  

    hú zi lā chā

  • 【注音】:  

    ㄏㄨˊ ㄗˇ ㄌㄚ ㄔㄚ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简拼】:  

    HZLC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年代】:  

    当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

  • 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说得非常的温柔亲切,绝不像是由那个胡子拉碴的口中说出来的。”

  • 语法:

    胡子拉碴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 示例:

    季羡林《几件小事》:“囚首丧面,古有明训。胡子拉碴,习以为常。”

  • 英语:

    a stubbly beard

  • 近义词:

    不修边幅

    • 1、看这林哲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样子余静简直不忍直视!你是二十岁不是五十岁!这段时间林哲一脑袋的和雨钰忙得不见身影就算了,这见了……还不如不见……
    • 2、她扭过头去,尽量避开他凑过来的那张胡子拉碴的脸。
    • 3、穿一件翻领棉外套,很是敝旧,灯心绒的裤亦是皱皱巴巴,又胡子拉碴,面目灰暗。
    • 4、这些胡子拉碴的司机彼此对骂着,那些话听了叫人毛发倒竖,十分恶心。
    • 5、他的头发又长又乱,脸上胡子拉碴
    • 6、那个男人长着双下巴,胡子拉碴,快要谢顶了。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ㄏㄨ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EG
    • 五行

    (1)(名)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人。

    (2)(形)古代称来自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东西);也泛指来自国外的(东西):~琴|~桃|~椒。

    (3)姓。

    (4)(副)表示随意乱来:~闹|~说。

    (5)(代)〈书〉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

    (6)(名)胡子:~须。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 拼音lā,lá,lǎ
    • 注音ㄌㄚ,ㄌㄚ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UG

    • 拼音chá
    • 注音ㄔㄚˊ,ㄔㄚ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DSJG
    • 五行

    1.  〔碴儿〕a.小碎块,如“冰碴碴”;b.器物上的破口,如:“碗碴碴”;c.嫌隙,引起双方争执的事由,如“他总想找碴碴”;d.指提到的事情或人家刚说完的话,如“话碴碴”、“接碴碴”。

    2.  碎片刺破皮肉:手让玻璃碴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