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悬河
拼音:kǒu ruò xuán hé
注音:ㄎㄡˇ ㄖㄨㄛˋ ㄒㄨㄢˊ ㄏㄜˊ
词性: 成语

口若悬河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口若悬河kǒuruòxuánhé

(1) 言谈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绝于口,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

speak with a flow of eloquence;talk volubly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口如悬河”。亦作“口似悬河”。说话象河水下泻,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云:‘ 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酈生復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韩道国﹞但遇着人,或坐或立,口若悬河,滔滔不絶。”
《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运动演讲大会,回答时侃侃而谈,口若悬河。”

国语词典:

比喻说话滔滔不绝,能言舌辩。《金瓶梅.第三三回》:「但遇著人,或坐或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就是一回。」《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典故,不由得不信。」也作「悬河泻水」。

网络解释:

口若悬河

  • 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kǒu ruò xuán hé,意思是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话来没完没了。
    • 1、只听他口若悬河地在那儿瞎吹,却不见有几个人在听。
    • 2、同班同学小刘每次讲起武侠故事就口若悬河,一时半会停不下来。
    • 3、老刘这人别看他讲起话来口若悬河,实际上肚子里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 4、他是个口若悬河的,兴致勃勃的,讨人喜欢的健谈家。
    • 5、没有口若悬河的本事,怎能成为演说家?
    • 6、他善于辞令,口若悬河,真是当外交官的人才。

    字义分解

    • 拼音kǒu
    • 注音ㄎㄡ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KKKK
    • 五行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

    • 拼音ruò,rě
    • 注音ㄖㄨㄛˋ,ㄖㄜ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ADKF
    • 五行

    ruò

    1.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 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4. 约计:若干(gān )。若许。

    5. 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曾孙是若。”

    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 〔般若〕见“般3”。

    • 拼音xuán
    • 注音ㄒㄩㄢ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EGCN
    • 五行

    (1)(动)挂:倒~。

    (2)(动)公开揭示:~赏。

    (3)(动)抬;不着地:~腕。

    (4)(动)无着落;没结果:~案。

    (5)(动)挂念:~念。

    (6)(动)凭空设想:~拟|~想。

    (7)(动)距离远;差别大:~隔|~殊。

    (8)(形)〈方〉危险:好~。

    • 拼音
    • 注音ㄏㄜ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SKG
    • 五行

    (1)(名)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流|内~|运~|护城~。

    (2)(名)指银河系:~外星系。

    (3)(名)特指黄河:~西|~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