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
拼音:zhù běn
注音:ㄓㄨˋ ㄅㄣˇ

注本的意思

词语解释:

带有注释的版本。

引证解释:

⒈ 带有注释的版本。

《四库全书总目·经二十·仪礼注疏》:“其书自元以前,絶无注本。”
胡适《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七:“古注本也有被后人妄改了的。”
对正文作了注释的本子。 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选本的数量似乎远在註本之上,但是其中文学批评的材料并不多。”

国语词典:

书中除正文外,另附有注释的版本。

网络解释:

注本

  • 注本,是汉语词语,拼音是zhù běn,指带有注释的版本。
    • 1、为了参与关注老年性痴呆症月的活动,我一直在关注本月的博客上关于老年性痴呆症的帖子。
    • 2、扫描二维码,敬请关注本报专副刊公众微信号“座西窗”。
    • 3、世家子弟是白吃干饭了,废物一条了,尽情关注本书。
    • 4、“索儿”是汉朝时期在西域流行的“胡笳十八拍”乐器中的一种,至今已有千百年的扫描二维码,敬请关注本报专副刊公众微信号“座西窗”。
    • 5、顾注本在方注本之前,是对前代注本的删补,新意较少,因而与其比较,实际也是同前代韩集注本的比较。
    • 6、请关注本文的附注信息,包括其他作者、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及单位、财务公开,资金和援助等情况。

    字义分解

    • 拼音zhù
    • 注音ㄓㄨ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YGG
    • 五行

    (1)(动)灌注;灌入

    (2)(动)(精神力量)集中:~视|~意|引人~目。

    (3)(名)赌注:下~|孤~一掷。

    (4)(动)用文字来解释词句:~明|~音|批~。

    (5)(名)解释字、词、句的文字。~文|附~。

    (6)(动)记载;登记:~册|~销。

    • 拼音běn
    • 注音ㄅㄣ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SGD
    • 五行

    (1)(名)草木的茎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

    (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

    (7)(形)现今的:~年|~月。

    (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

    (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

    (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

    (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

    (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

    (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