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书
拼音: | bì shū |
注音: | ㄅ一ˋ ㄕㄨ |
辟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征召的文书。
引证解释:
⒈ 征召的文书。
引三国魏阮籍《奏记诣太尉蒋济》:“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而下走为首。”
《陈书·孔奂传》:“司徒王僧辩先下辟书,引奂为左西曹掾,又除丹阳尹丞。”
宋王安石《送张仲容赴杭州孙公辟》诗:“忆我屡随游客入,喜君今赴辟书还。”
国语词典:
官府征召用的文书。
网络解释:
辟书
字义分解
- 拼音bì,pī,pì
- 注音ㄅㄧˋ,ㄆㄧˋ
- 笔划13
- 繁体闢
- 五笔NKUH
bì
1.君主:复~。
2.姓。
3.排除:~邪。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
pì1.透彻:精~。透~。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
3.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
pī[辟头](pī tóu)同“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