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法
拼音:gé fǎ
注音:ㄍㄜˊ ㄈㄚˇ

格法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成法,法度。

引证解释:

⒈ 成法,法度。

宋叶适《送刘茂实序》:“故其既得改官也,反以为格法之咎。”
元刘祁《归潜志》卷六:“﹝高汝礪﹞知守格法,循默避事,不肯彊諫。”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包何》:“曾师事孟浩然,授格法。”

网络解释:

格法

  • gé fǎ ㄍㄜˊ ㄈㄚˇ
  • 格法
  • 成法,法度。 宋 叶适 《送刘茂实序》:“故其既得改官也,反以为格法之咎。”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六:“﹝ 高汝砺 ﹞知守格法,循默避事,不肯彊谏。”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包何》:“曾师事 孟浩然 ,授格法。”
  • 也是赵诘的院画评判标准,它包括对前代画法程式的掌握和对物象特征的认识,由此形成画家的绘画基本功。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ㄍㄜ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STKG
    • 五行

    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

    2.  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3.  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4.  阻碍,隔阂:格格不入。

    5.  击,打:格斗。格杀。

    6.  推究:格致。

    7.  树的长枝。

    8.  至,来:格于上下。

    9.  感通:格于皇天。

    10.  变革,纠正:格非。

    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 拼音
    • 注音ㄈㄚ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FCY
    • 五行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