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
拼音:shǐ shū
注音:ㄕˇ ㄕㄨ
词性: 名词

史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史书shǐshū

(1) 历史书:记录历史的文献

据史书记载
historical records

引证解释:

⒈ 汉称令史所习之书,即当时通用的隶书。按, 颜师古注引应劭谓指史籀所作大篆,非是。参阅清钱大昕《三史拾遗·元帝纪》。

《汉书·元帝纪赞》:“元帝多材艺,善史书。”

⒉ 记载历史的书籍。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
唐刘知几《史通·因习》:“况史书者,记事之言耳。”
章炳麟《论式》:“斯岂非崇信文集,异视史书之过哉!”

国语词典:

记载历史的书籍。

网络解释:

史书

  • 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早期的史书都是以编年史的形式存在,晋朝太康年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东汉末年,荀悦撰成《汉纪》,开创了编年体的断代史。
  • 史书的近反义词

    • 1、之所以大家都喜欢历史,是因为史书把我们不知道的历史事实都记录了下来,能够让我们了解以前的真实的事情。这就是历史不同于小说的区别。历史粉只发正史,对社会有益。
    • 2、时间如同一本严谨的史书,它将真实地记录我们的奋斗之路。
    • 3、史书《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著。
    • 4、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史书可以含糊其辞,但沉默的文物却会带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
    • 5、宋与金的历史,对崇祯来说,挹彼注兹,而他绝不愿在臣民心目和后代史书中被看成是懦弱无能的君主。
    • 6、这些女人们有的在非常时期起到了定国安邦的作用;在以往的史书中这一特殊的群体少有记载,或记载不明不祥,或有失公允,甚至有的竟然歪曲了历史。

    字义分解

    • 拼音shǐ
    • 注音ㄕ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KQI
    • 五行

    (1)(名)历史:~学。

    (2)(名)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

    (3)姓。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NHY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