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伏
拼音:tà fú
注音:ㄊㄚˋ ㄈㄨˊ

踏伏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蹋伏"。亦作"蹹伏"。 2.搜索敌人的伏兵。 3.倚伏。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蹋伏”。亦作“蹹伏”。

⒉ 搜索敌人的伏兵。

《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 晋杜预注:“如今军行,前有斥候蹋伏。”
孔颖达疏:“前有斥候蹋伏者,令人远在军前斥度候望,虑有伏兵,使蹋行之。”
蹋,一本作“蹹”。 《南齐书·曹虎传》:“虎令辅国将军朱公恩领骑百匹及前行踏伏,值贼游军,因合战破之。”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喜兆》:“淮西用兵时, 刘沔为小将,军头颇易之,每捉生踏伏, 沔必在数,前后重创,将死数四。”
《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六年》:“夏四月, 桓天生復引魏兵据隔城,詔游击将军下邳曹虎督诸军讨之。辅国将军朱公恩将兵蹹伏。”

⒊ 倚伏。

《西游记》第十回:“君臣两个对弈此棋,正下到午时三刻,一盘残局未终, 魏徵忽然踏伏在案边,鼾鼾盹睡。”
《西游记》第三五回:“独自个坐在洞中,蹋伏在那石案之上,将宝剑斜倚案边,把扇子插於肩后,昏昏默睡着了。”

网络解释:

踏伏

  • 【词语】:踏伏
  • 【注音】:tà fú
  • 【释义】:1.亦作"蹋伏"。亦作"蹹伏"。 2.搜索敌人的伏兵。 3.倚伏。
  • 字义分解

    • 拼音tà,tā
    • 注音ㄊㄚˋ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KHIJ
    • 五行

    1.踩:不要~坏庄稼。脚~实地。

    2.到现场去:~看。~勘。

    〔踏实〕同“塌实”

    • 拼音
    • 注音ㄈㄨ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WDY
    • 五行

    (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

    (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

    (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

    (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

    (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

    (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

    (7)(Fú)姓。

    (8)伏特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