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策
拼音:jǐng cè
注音:ㄐ一ㄥˇ ㄘㄜˋ

警策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以鞭策马。

引申为督教而使之儆戒振奋。

形容文句精炼扼要而含义深切动人。亦指精炼扼要而含义深切动人的文句。

引证解释:

⒈ 谓以鞭策马。

三国魏曹植《应诏》诗:“僕夫警策,平路是由。”

⒉ 引申为督教而使之儆戒振奋。

宋叶适《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二:“若今所委付果已得人,尤宜晓夕用心,事事警策,件件理会。”
谢觉哉《不惑集·学习常谈》:“因而时常要把这些教训来警策自己。”

⒊ 形容文句精炼扼要而含义深切动人。亦指精炼扼要而含义深切动人的文句。

《文选·陆机<文赋>》:“文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李善注:“以文喻马,言马因警策而弥骏,以喻文资片言而益明也。驾之法,以策驾乘,今以一言之好,最於众辞,若驱驰,故云‘警策’。”
《宋史·隐逸传上·魏野》:“野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
孙犁《澹定集·读一篇散文》:“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第一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有名的警策之句。”

国语词典:

文章中语句扼要,其辞义足以惊动读者的部分。

网络解释:

警策

  • 警策,又叫精警或警句,指的是某些语句语简言奇,含义深刻并富有哲理性的辞格。它包括三种基本类型:主宾重复判断、表意相反相成和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
  • 警策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它蕴涵着丰富的佛学智慧和人生哲理,指导我们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识智慧、正确的处世原则和真诚的警策规劝等。 
    • 2、百执事各有寮,日有警策语,依期宣说;夜有巡司,击板念佛。
    • 3、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 4、应弟子振君之请我已手书陈上师的警策教示。
    • 5、拥有的对手就拥有了一剂良药一剂强心针一幅推动器一个加力档一个警策鞭。因为他的存在。我们才会是一条永远鲜活的“鳗鱼”!
    • 6、讲究全篇的对偶辞采,争取一句的奇特警策;在情景上一定尽力刻画形貌,在用辞上一定尽力要求新颖。

    字义分解

    • 拼音jǐng
    • 注音ㄐㄧㄥˇ
    • 笔划19
    • 繁体
    • 五笔AQKY
    • 五行

    (1)(动)戒备:~惕|~戒。

    (2)(形)(感觉)敏锐:机~|~觉。

    (3)(动)使人注意(情况严重):~报|~告。

    (4)(名)危险紧急的情况或事情:火~|报~。

    (5)(名)警察的简称:民~|交通~。

    • 拼音
    • 注音ㄘㄜ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TGMI
    • 五行

    (1)(名)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

    (2)(名)古代考试文件;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对~|~问。

    (3)(名)我国曾经用过的计算工具;跟‘筹’相似。参看‘筹’。

    (4)(名)计谋;办法:上~|献~。

    (5)(名)姓。

    (6)(名)古代赶马用的棍子。

    (7)(动)用策赶马:鞭~|~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