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
拼音:guān dù zhī zhàn
注音:ㄍㄨㄢ ㄉㄨˋ ㄓ ㄓㄢˋ

官渡之战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官渡之战Guāndùzhīzhàn

(1) 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东汉末年,大小军阀割地称雄,世族豪强袁绍,自恃兵多粮足,于建安四年 (199 年)春天,率兵十余万南下,准备攻打许昌,消灭曹操。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相拒,乘袁军轻敌,偷袭袁军后方乌巢,焚烧了袁绍的军粮,并乘势全线进攻,歼灭了袁军七万余。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Guandu Warfare

国语词典:

东汉建安五年,袁绍率军攻打曹军,曹操智胜袁绍,于白马津击溃绍军,史称为「官渡之战」。

网络解释:

官渡之战

  • 官渡之战:历史战役
  • 官渡之战:游戏《三国杀》中的模式
  • 1、没有自信,怎会有曹操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漂亮战役?没有自信,怎会有诸葛亮七擒七纵擒孟获?没有自信,怎会有刘邦赴项羽独闯鸿门宴?
  • 2、可惜比较露脸的诸侯联盟与官渡之战失败,才导致被人误认才疏志大。
  • 3、官渡之战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
  • 4、曹操所实行的屯田制,解决了粮食供应的问题,也为官渡之战后勤供应提供了物资保障。
  • 5、官渡之战期间,沮授又多次进谏不可轻举冒进,袁绍俱不听,心灰意冷而托疾辞归,袁绍怀恨不许,并省其兵交由郭图带领。
  • 6、后可以通过“活动模式”中体验“英杰传”,“英杰传”中包括桃园结义,官渡之战等等的三国志演义中的轶事。

字义分解

  • 拼音guān
  • 注音ㄍㄨㄢ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PNHN
  • 五行

(1)(名)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在我国现多用于军队和外交场合。

(2)(形)旧时称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办|~费。

(3)(形)公共的;公用的:~大道|~厕所。

(4)(Guān)姓。

(5)(名)器官:五~|感~。

  • 拼音
  • 注音ㄉㄨ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IYAC
  • 五行

(1)(动)乘船或游泳横过江河等;由此到彼:横~。

(2)(名)渡头、渡口;过江河的地方:风陵~。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zhàn
  • 注音ㄓㄢ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HKAT

(1)(动)作战、战争、战斗。

(2)(动)进行战争或战斗。

(3)(动)泛指斗争。

(4)(动)发抖:寒~|打~|胆~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