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典
拼音:yí diǎn
注音:一ˊ ㄉ一ㄢˇ

遗典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指前代遗留下来的典章制度。 2.谓遗阙或违背典章制度。

引证解释:

⒈ 指前代遗留下来的典章制度。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感《四牡》之遗典,思饮至之旧章。”
唐柳宗元《时令论上》:“其餘郊庙百祀,亦古之遗典,不可以废。”
宋苏轼《问鲁犹三望》:“且夫鲁虽不郊,而犹有三望者存焉,此夫子之所以存周之遗典也。”

⒉ 谓遗阙或违背典章制度。

元范梈《四月十六日指东华门奉迎香舆》诗:“百王盛祀无遗典,万乘深居有至情。”

网络解释:

遗典

  • 遗典指前代遗留下来的典章制度。出自《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 字义分解

    • 拼音yí,wèi
    • 注音ㄧ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KHGP
    • 五行

    1.遗失。

    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

    3.遗漏:~忘。补~。

    4.留下:~迹。~憾。不~余力。

    5.专指死人留下的:~容。~嘱。~著。

    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矢。~尿。~精。

    wèi

    赠与;送给:~之千金。

    • 拼音diǎn
    • 注音ㄉㄧㄢ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MAWU

    (1)(名)典范性书籍。

    (2)(名)标准;法则:~范。

    (3)(名)典故:用~。

    (4)(名)典礼:盛~。

    (5)(动)旧时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人借钱:~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