敭历
拼音:yáng lì

敭历的意思

词语解释:

显扬其所经历。
谓显扬贤者居官的治绩。后多指仕宦的经历。

引证解释: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优贤扬歷,垂声千载”。

裴松之注:“《今文尚书》曰‘优贤扬歷’,谓扬其所歷试。”后以“敭歷”指仕宦所经历。 唐蒋伸《授李珏扬州节度使制》:“敭歷斯久,声猷益光。” 宋陈亮《问答上》:“惟我本朝於天下之贤者,必使之敭歷中外,养其资望,而后至於大用。”《元史·赵世延传》:“ 世延歷事凡九朝,敭歷省臺五十餘年。” 清孔尚任《桃花扇·阻奸》:“内为曹郎,外作监司,敭歷十年,不曾一日安枕。”

网络解释:

敭历

  • 敭历,汉语词汇,
  • 拼音:yáng lì,
  • 指仕宦所经历。
  • 出自《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 字义分解

    • 拼音yáng
    • 注音ㄧㄤ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JGQT

    同“”。

      • 拼音
      • 注音ㄌㄧˋ
      • 笔划4
      • 繁体歷、曆
      • 五笔DLV
      • 五行

      (1)(名)经历;经过:来~|~时半年。

      (2)(形)统指过去的各个或各次:~年|~代|~次|~届。

      (3)(量)遍;一个一个地:~访各校。

      (4)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历法:阳~|阴~。

      (5)记录年月日节气的书表等:日~|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