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包
拼音:zhān bāo
注音:ㄓㄢ ㄅㄠ

毡包的意思

词语解释:

毡包zhānbāo

(1) 毡房;我国北部少数民族居住的篷帐

这个时候,一个牧民匆匆忙忙钻进毡包来
yurt

(2) 毡制的包儿

他背着毡包到野外去接回初生的羊羔
felt bag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篷帐。古代文献中多称穹庐、毡帐(旃帐)。今蒙古族居住区称“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多用条木结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易拆装,便游牧。

⒉ 兽毛编织的或用毛毡缝制的包,外出时用来盛放衣物。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绢衫毡包,极其华整。”
《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当下叫了两乘轿子,两人坐了,两个长随跟着--一个抱着毡包--一直来到河下。”
《红楼梦》第八七回:“雪雁走去,将一包小毛衣裳抱来,打开毡包,给黛玉自拣。”

国语词典:

中亚游牧民族用以居住的帐篷。以木条支撑,上覆兽皮、手织品等,顶部中央有圆形天窗,易于拆装。

网络解释:

毡包

  • 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篷帐。古代文献中多称穹庐﹑毡帐(旃帐)。今蒙古族居住区称"蒙古包"。
    • 1、受挫的呼兰人开始后退,他们凭借着毡包和河流反击。
    • 2、雨过天晴,举目四望,但见朵朵白云像牡丹怒放,拖出早晨灿烂的太阳。经春雨洗刷一新的广阔草原,洁白的毡包,威武的骏马以至年轻的牧马人浑身上下,都被旭日镀上了一层金。敖德斯尔。
    • 3、乌尔罕把奶茶奉到嘎尔迪面前,嘎尔迪刚接过奶茶,正那日松带着珠岚额吉和其木格挑起帐帘进了毡包
    • 4、这里,绿草如海,畜群如云,毡包如扣,河曲流银,以出产乌珠穆沁马和乌珠穆沁肥尾羊最为有名。
    • 5、周紫晴走在一片破旧的毡包内,四下的打量着,脑中突然想起些什么,扭回头对着夏羽道。
    • 6、拉起牦牛继续前行,一幅耸立的岩石旁几根残破的木柱上缠挂着已经撕裂或风化,形状不一的皮子,从木桩排列形状上看,依稀是个毡包的样子。

    字义分解

    • 拼音zhān
    • 注音ㄓㄢ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TFNK
    • 五行

    (名)(~子)用羊毛等压成的像厚呢子或粗毯子的东西:~垫|~房|~帽|~毯|~靴。

    • 拼音bāo
    • 注音ㄅㄠ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QNV
    • 五行

    (1)(动)用纸、布等裹起来

    (2)(名)(~儿)包好了的东西:药~|邮~。

    (3)(名)装东西的口袋:书~。

    (4)(量)用于成包的东西:两~大米|一~衣服。

    (5)(名)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树上有个~|腿上起了个~。

    (6)(名)毡制的圆顶帐篷:蒙古~。

    (7)(动)围绕;包围:骑兵分两路~过去。

    (8)(动)容纳在里头;总括在一起:~含|无所不~。

    (9)(动)把任务承担下来;负责完成:~医|~教|~片儿(负责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围的工作)。

    (10)(动)担保:~你满意。

    (11)(动)约定专用:~车|~了一只船。

    (1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