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
拼音:hú táo
注音:ㄏㄨˊ ㄊㄠˊ
词性: 名词

胡桃的意思

词语解释:

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核果球形,外果皮平滑,内果皮坚硬,有皱纹。木材坚韧,可以做器物,果仁可吃,亦可榨油及入药。又称核桃。

引证解释:

⒈ 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核果球形,外果皮平滑,内果皮坚硬,有皱纹。木材坚韧,可以做器物,果仁可吃,亦可榨油及入药。又称核桃。

晋张华《博物志》卷六:“张騫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杂记·因物得名》:“胡人常食核桃而名胡桃。”

国语词典:

植物名。胡桃科胡桃属,落叶乔木。原产美洲、欧洲及亚洲西南部。早年由西域传入中国,果实如桃,故称为「胡桃」。树高可达三十公尺,羽状复叶,花黄绿色,果实为核果,核内种子可食,含脂量高,是常见的干果。树干可制家具、枪托及镶板,树皮可提炼染料。

词语翻译

英语
walnut
德语
Walnuss (S)​
法语
noix, noyer (arbre)​

网络解释:

胡桃 (植物)

  • 胡桃(拉丁学名Juglans regia L. ),俗称核桃乔木,高达20-25米;树干较别的种类矮,树冠广阔;树皮幼时灰绿色。奇数羽状复叶长25-30厘米,叶柄及叶轴幼时被有极短腺毛及腺体;小叶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形。雄性葇荑花序下垂。雄花的苞片、小苞片及花被片均被腺毛;雄蕊6-30枚,花药黄色,无毛。雌花的总苞被极短腺毛,柱头浅绿色。果序短,杞俯垂;果实近于球状,无毛;果核稍具皱曲,有2条纵棱,顶端具短尖头;隔膜较薄,内里无空隙;内果皮壁内具不规则的空隙或无空隙而仅具皱曲。花期5月,果期10月。
  • 产于中国多省地。分布于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生于海拔400-1800米之山坡及丘陵地带,中国平原及丘陵地区常见栽培。种仁含油量高,可生食,亦可榨油食用;木材坚实,是很好的硬木材料。它与扁桃、腰果、榛子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干果。
  • (概述图片来源:)
    • 1、最后在成品胶合板上印刷柚木、山毛榉、红木、黑胡桃四种木材花纹,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并对直接印刷的生产成本和利润进行分析。
    • 2、冬季喝粥是养生选择: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
    • 3、它也能通过食用坚果例如胡桃、夏威夷果、芝麻和椰子来获得。
    • 4、天空像印刷用的油墨那么黑。四下里黑得比人们头上戴着的帽子的内膛。黑夜无异于胡桃壳里的白昼。
    • 5、在一个大碗里,加入准备的枣椰子,胡桃,糖,烘焙粉和面粉。
    • 6、它们由硬杂木制作,我们这里有一些是黑胡桃木和梧桐木做的。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ㄏㄨ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EG
    • 五行

    (1)(名)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人。

    (2)(形)古代称来自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东西);也泛指来自国外的(东西):~琴|~桃|~椒。

    (3)姓。

    (4)(副)表示随意乱来:~闹|~说。

    (5)(代)〈书〉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

    (6)(名)胡子:~须。

    • 拼音táo
    • 注音ㄊㄠ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SIQN
    • 五行

    (1)(名)桃树。

    (2)(名)桃儿;这种植物的果实。

    (3)(名)桃儿;形状像桃儿的东西。

    (4)(名)指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