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眼胡儿
拼音:bì yǎn hú ér
注音:ㄅ一ˋ 一ㄢˇ ㄏㄨˊ ㄦˊ

碧眼胡儿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指西﹑北方少数民族。清末以来,则多指外国人。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指西、北方少数民族。 清末以来,则多指外国人。

张怀奇《颐和园词》:“赤眉米贼倾畿辅,碧眼胡儿入禁城。”
亦省作“碧眼胡”、“碧眼儿”。 唐寒山《诗》之二四四:“掘得一寳藏,纯是水精珠,大有碧眼胡,密拟买将去。”
清湘灵子《轩亭冤·演说》:“碧眼儿希望我支那败。”
邹韬奋《萍踪寄语》八:“海关上的上级职员,当然是碧眼儿,下级及卖气力的苦力,当然是当地的黑人。”
许地山《危巢坠简·春桃》:“春桃既不是弄潮儿底姊妹,也不是碧眼胡底学生。”

网络解释:

碧眼胡儿

  • 碧眼胡儿(碧眼胡儿)古代指西、北方少数民族。 清末以来,则多指外国人。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ㄧˋ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GRDF
    • 五行

    (1)(名)青绿色的玉。

    (2)(名)青绿色:~空|~波|金~辉煌。

    • 拼音yǎn
    • 注音ㄧㄢ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HVEY
    • 五行

    (1)(名)人或动物的视觉器官。通称眼睛。

    (2)(名)(~儿)小洞;窟窿:泉~|炮~|拿针扎一个~儿。

    (3)(名)(~儿)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儿。

    (4)(名)围棋用语;成片的白子或者黑子中间的空儿;在这个空儿中对手不能下成活棋。

    (5)(名)戏曲中的拍子:一板一~。

    (6)(量)用于井;窑洞:一~井|一~旧窑洞。

    • 拼音
    • 注音ㄏㄨ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EG
    • 五行

    (1)(名)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人。

    (2)(形)古代称来自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东西);也泛指来自国外的(东西):~琴|~桃|~椒。

    (3)姓。

    (4)(副)表示随意乱来:~闹|~说。

    (5)(代)〈书〉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

    (6)(名)胡子:~须。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QTN

    (1)(名)小孩子:小~。

    (2)(名)男孩子:~子。

    (3)(名)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健~。

    (4)(助)词尾:火~。

    (5)(名)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滕县东南。

    (6)(名)姓。同“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