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
拼音:xíng tú
注音:ㄒ一ㄥˊ ㄊㄨˊ

刑徒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受刑之人;囚徒。

指徒刑。

引证解释:

⒈ 受刑之人;囚徒。

《墨子·公孟》:“子亦闻乎,匿刑徒之有刑乎。”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使者如梁,孙臏以刑徒阴见。”
唐李白《古风》诗之三:“刑徒七十万,起土驪山隈。”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秦始皇怒,使刑徒三千人斫树成光山,向湘神表示皇帝的威力。”

⒉ 指徒刑。

《隋书·刑法志》:“流役六年,改为五载,刑徒五岁,变从三祀。”

网络解释:

刑徒 (庚新著历史小说)

  • 《刑徒》作者:庚新,小说已完结。
  • 此书描写生活于二十一世纪的刘阚,在一场意外事故后神奇地穿越时空来到秦王政二十六年,从一介草民成长为一代名将的传奇人生。秦末汉初,恰是秦王政以武力横扫六国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时代,本书通过少年刘阚的成长故事,拉开了秦汉之交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拥有现代思想和历史知识的刘阚必须首先融入当时社会生活求得自保,然后才能求取功名建功立业,这其中有思想的碰撞、身体的历练,也有感情的涟漪,作者以流畅的笔法将之描写得丝丝入扣。
  • 刑徒 (汉语词汇)

  • 秦汉时被判处剥夺一定时期自由的徒刑罪犯。徒本是指服徭役的平民,由于长期被囚拘的犯人也要服役,故当时人以刑徒或罪徒、徒隶来称呼他们。
  • 字义分解

    • 拼音xíng
    • 注音ㄒ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GAJH
    • 五行

    [ xíng ]

    1. 对犯罪的处罚:刑罚。刑法。刑律。刑事。执刑。服刑。

    2. 特指对犯人的体罚:刑讯。受刑。刑具。

    • 拼音
    • 注音ㄊㄨ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FHY
    • 五行

    (1)(形)空的;没有凭借的:~劳。

    (2)(副)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仅仅:~留。

    (3)(副)徒然:~自惊扰。

    (4)(名)徒弟;学生。

    (5) 姓。

    (6)(名)信仰某种宗教的人:教~。

    (7)(名)同一派系的人(含贬义):暴~。

    (8)(名)人(含贬义):好色之~。

    (9)(名)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