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官
拼音: | láng guān |
注音: | ㄌㄤˊ ㄍㄨㄢ |
郎官的意思
词语解释:
侍郎、郎中。汉代均称为「郎官」。唐代以后专指郎中、员外。
引证解释:
⒈ 谓侍郎、郎中等职。 秦代置郎中令,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属官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 西汉因秦制不变。 东汉以尚书台为行政中枢。其分曹任事者为尚书郎,职权范围扩大。 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郎官之制,略同于汉。隋分郎官为侍郎与郎。 唐六部郎官,郎中之外,更置员外郎。 唐以后郎官的设置,基本上无大变革。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历代郎官》。
引《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袁盎曰﹞‘且陛下从代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輦受其言。’”
《后汉书·明帝纪》:“馆陶公主为子求郎,不许,而赐钱千万。﹝帝﹞谓羣臣曰:‘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是以难之。’”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裴安卿做了郎官几年,陞任襄阳刺史。”
⒉ 湖名。在汉阳城东南。参见“郎官湖”。
引宋姜夔《清波引》词序:“予久客古沔 …… 郎官、大别之幽处,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⒊ 指郎位星。参见“郎位”。
引清孙枝蔚《式庐诗为石仲昭明府访方尔止处士而作》:“江天昨夜寒偏甚,忽有郎官过少微。”
国语词典:
侍郎、郎中。汉代均称为「郎官」。唐代以后专指郎中、员外。
网络解释:
郎官
- 1、郎官日含鸡舌香,欲其奏事对答,其气芬芳。
- 2、白栋叹口气,刚才的梦多美啊,草儿变成大姑娘了,找到了如意郎君,自己一手端酒、一手握拳头,胡萝卜加大棒双管齐下,正在威胁利诱新郎官,那小子脸都白了。
- 3、边滴溜溜张望,边嘁嘁喳喳商量对策,以便冲着急不可耐的新郎官逢场作戏三昧俱全地敲“甜蜜竹杠”。
- 4、而接下来的重头戏,通村贯衢,漫街过道,轿夫们慢步行走,却州官察访一般大摇大摆,俗话讲“新郎官最大的官,娶亲能顶半边天。
- 5、两人是在这驿馆中认识的,杨林虽被仁公主封了郎官,但官卑职小,这柴桑城中官比他大的人多了去了,因此驿馆的接待并不待见他。
- 6、那发似泼墨,唇如涂脂,眼若星辰,紫芝眉宇,白衣素洁如雪,像极了画中的谪仙!但他是公子魏呀!本该洞房花烛的新郎官!“见过左相大人!”。
字义分解
- 拼音láng,làng
- 注音ㄌㄤˊ,ㄌㄤˋ
- 笔划8
- 繁体郎
- 五笔YVCB
- 五行火
láng
1.古代官名:侍~。员外~。
2.对某种人的称呼:货~。放牛~。女~。
3.女子称丈夫或情人:~君。情~。
4.旧时称别人的儿子:大~。令~。
5.姓。
làng见〖屎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