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备
拼音:wú suǒ bù bèi
注音:ㄨˊ ㄙㄨㄛˇ ㄅㄨˋ ㄅㄟˋ
词性: 成语

无所不备的意思

词语解释:

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引证解释:

⒈ 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旧唐书·霍王元轨传》:“夫人有短,所以见其长,至於霍王,无所不备。”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王性之﹞藏书数百篋,无所不备。”
明刘基《赠弈棋相子先序》:“有乘机应变攻守之法,避实击虚,投间抵隙,兼弱取乱之道,无所不备。”

网络解释:

无所不备

  • 无所不备,读音为wú suǒ bù bèi,释义为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 1、盖万物施张,浑尔而就,亦无所不备焉,神矣,妙矣,精矣,微矣,其事不可得一一论也。 ()
    • 2、人子啊,你为泰尔王作起哀歌,说主耶和华如此说:你无所不备,智慧充足,全然美丽。
    • 3、翩翩起身走到几个大藤筐边上,看到每个筐都塞得满满的,从武器铠甲戎装到炊马毡等,无所不备,估计药材也是必备品之一,只是不知放在哪个筐里。
    • 4、武昭不肯,却把接待爵爷的宾馆,修得高大华美,舞榭歌台,仓库马房,无所不备
    • 5、你无所不备,智慧充足,全然美丽。
    • 6、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字义分解

    • 拼音wú,mó
    • 注音ㄨ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FQV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 拼音suǒ
    • 注音ㄙㄨㄛ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NRH
    • 五行

    [ suǒ ]

    1. 处,地方:住所。哨所。场所。处所。

    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

    3. 量词,指房屋:一所四合院。

    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所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所有。各尽所能。所向无敌。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所敬。

    6. 姓。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bèi
    • 注音ㄅㄟ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TLF
    • 五行

    (1)(动)具备;具有:德才兼~。

    (2)(动)准备:~战|~料|~而不用。

    (3)(动)防备:~荒(防备灾荒)。

    (4)(名)设备(包括人力、物力):军~|装~。

    (5)(副)表示完全:关怀~至|~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