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除
拼音: | jiǎn chú |
注音: | ㄐ一ㄢˇ ㄔㄨˊ |
翦除的意思
词语解释:
翦灭削除。
引证解释:
⒈ 消灭。
引《后汉书·张玄传》:“﹝明公﹞以次翦除中官,解天下之倒县……则边章之徒宛转股掌之上矣。”
唐李德裕《讨回鹘制》:“其回鶻既已破灭,义在翦除,宜令诸道兵马,并同进讨。”
《朱子语类》卷十六:“如用兵御寇,寇虽已尽翦除了,犹恐林谷草莽间有小小隐伏者,或能间出为害,更当搜过始得。”
⒉ 排斥。
引清龚自珍《与徽州府志局纂修诸子书》:“蒙知二三君子,必不忍重翦除埋没忠清、文学、幽贞、郁烈之士女,以自试其文章。”
国语词典:
翦灭削除。
网络解释:
翦除
- 1、翦除宦官的行动进行得异常顺利,唐文宗似乎有点忘乎所以了。
- 2、赢要赢得潇洒曹操在翦除袁绍以后,一鼓作气,平定乌桓,肃清残寇,招徕贤才,拓边安民。
- 3、谋不足以翦除奸凶,而诈足以抑扬威福;勇不足以镇卫社稷,而暴足以侵害闾里。
- 4、吴引孙翦除日本间谍,藤岛。
- 5、其次,翦除夏王朝方国葛,“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 6、但在斯大林死去、贝利亚遭到翦除之后,他必须亲力亲为才能保证自己的“新方针”得到落实。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