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鼓
拼音: | sān gǔ |
注音: | ㄙㄢ ㄍㄨˇ |
三鼓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渭三度击鼓。
2.三更。
2.三更。
引证解释:
⒈ 渭三度击鼓。
引《左传·庄公十年》:“齐人三鼓。”
宋杨万里《仲良见和再和谢焉》诗:“吾才三鼓竭,君思九江宽。”
⒉ 三更。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
《红楼梦》第一回:“那天已交三鼓,二人方散。”
清昭槤《啸亭杂录·马僧》:“未三鼓,公起视,自饲马。”
国语词典:
古代用打更鼓来报夜间时刻,三鼓表示三更。
网络解释:
三鼓
- 1、战鼓、扇鼓、背灯挎鼓合称“赵州三鼓”。
- 2、举黄旗,连三鼓,变方阵;五鼓,举白旗,变圆阵;次二鼓,举赤旗,变锐阵;青旗,变直阵。
- 3、著名的《曹刿论战》中,曹刿之所以在“齐人三鼓”后才发动攻击,主要是因为敌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4、夜三鼓,见二人舁之阶下,时月明如昼,照见二人皆青黑色,短袖仄襟,胡恐,急走。
- 5、捶三鼓为三严,灵车进于内门外,南向,祝以腰舆诣灵座前,西向跪告。
- 6、是夜三鼓,君于右旗门首鸣手枪者再。
字义分解
与三鼓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