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刻
拼音:sān kè
注音:ㄙㄢ ㄎㄜˋ

三刻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分一昼夜为百刻,三刻相当于今时四十三分。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分一昼夜为百刻,三刻相当于今时四十三分。

汉卫宏《汉旧仪》:“立夏立秋昼六十二刻,夏至昼六十五刻。夜漏不尽五刻,击五鼓;夜漏不尽三刻,击三鼓。”
《文选·陆倕<新刻漏铭>》“自天观象,昏旦之刻未分” 李善注引《五经要义》:“昏,闇也。旦,明也。日入后漏三刻为昏,日出前漏三刻为明。”
《南史·到沆传》:“命羣臣赋诗,独詔沆为二百字,三刻便成, 沆於坐立奏,其文甚美。”

网络解释:

三刻

  • 三刻,拼音是sān kè ,出自《汉旧仪》,解释为古代分一昼夜为百刻,三刻相当于今时四十三分。。
    • 1、你让他立时三刻到我这里来,不得耽误。
    • 2、于是,在十月二十三日这天的巳时三刻,馆陶城北三十里的青冀骑兵大战胜负已经抵定。
    • 3、一点半八人打桨之舟共两艘,击浪如飞;三点钟赛四人打艇之舟;三点三刻赛一人打桨之舟,胜者踊跃奔腾,西妇顾而乐之。
    • 4、作压力大不是一时三刻能解决的问题,更不是谁都能随时甩手不干找个大世界看看的,所以,上班族们掌握瘦腰腹的小技巧真的很有必要。
    • 5、午时三刻,红日高照,林枫刚从学院出来了。
    • 6、杨凌一见他不禁怒火骤燃,忍不住大喝一声道“刘士庸,本将要你辰时三刻校场集合,何故来迟?”。

    字义分解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GGG
    • 五行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 拼音
    • 注音ㄎㄜ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YNTJ
    • 五行

    (1)(动)用小刀子在竹、木、玉、石、金属等物品上雕成花纹、文字等。

    (2)(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以十五分钟为一刻:五点一~开车。

    (3)(名)时间:顷~|立~|即~|此~。

    (4)(形)形容程度极深:深~|~苦。

    (5)(形)刻薄:尖~|苛~。

    (6)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