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lù tóu jīn |
注音: | ㄌㄩˋ ㄊㄡˊ ㄐ一ㄣ |
緑头巾的意思
词语解释:
绿头巾
(1)元、明时娼妓家的男人要戴绿色头巾。后称妻子有外遇者为“戴绿头巾”。也称“绿帽子”
引证解释:
⒈ 绿色头巾。 汉代卑贱者所服。 唐代李封责令罪人裹绿头巾以示辱。 元明两朝娼妓、乐人家中男子都规定戴绿头巾。后俗称妻有外遇为戴绿头巾。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奇政》:“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日数为等级,日满乃释。
引吴人著此服出入州乡,以为大耻。”
《元典章·礼部二·服色》:“至元五年十月……该准中书省札付娼妓之家多与官员士庶同着衣服,不分贵贱。今拟娼妓各分等第穿着紫皂衫子,戴着冠儿。娼妓之家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巾。”
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下·绿头巾》:“吴人称人妻有淫行者为緑头巾。”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佟客》:“一顶緑头巾,或不能压人死耳。”
吕湛恩注引《国宪家猷》:“春秋时,有货妻女求食者,谓之倡。夫以緑巾裹头,以别贵贱。”
燕谷老人《续孽海花》第三二回:“孙三拍拍她马屁,也得了不少的钱,自然没有话説,情愿戴了緑头巾,到小寓中伺候她。”
国语词典:
相传唐朝李封为延陵令时,若官吏有罪,不加杖罚,但令头裹绿头巾以羞辱,且期满后才能解下。见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九.奇政》。至元明时,规定娼妓家中男人都戴绿头巾。后用「戴绿头巾」、「戴绿帽子」等来讥刺妻子有外遇或淫行。
网络解释:
绿头巾
字义分解
- 拼音lǜ,lù
- 注音ㄌㄩˋ,ㄌㄨˋ
- 笔划14
- 繁体绿
- 五笔XVIY
lǜ
帝王受命的符录。
lù1.像草和树木叶壮盛时的颜色,蓝颜料和黄颜料配合时即呈绿色,古时谓之青黄色。
2.指绿叶。
3.乌黑色。
- 拼音tóu,tou
- 注音ㄊㄡˊ,ㄊㄡ
- 笔划5
- 繁体頭
- 五笔UDI
- 五行火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tou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
与緑头巾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