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大山
拼音: | sān zuò dà shān |
注音: | ㄙㄢ ㄗㄨㄛˋ ㄊㄞˋ ㄕㄢ |
三座大山的意思
词语解释:
喻指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大敌人,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引证解释:
⒈ 比喻旧中国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大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引朱德《纪念党的四十周年》诗:“三座大山齐推倒,两重革命一肩担。”
郭沫若《悼念毛主席》诗:“三座大山齐倒地,五星红旗高入云。”
网络解释:
三座大山
- 1、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仰首伸眉的日子。
- 2、在旧中国受三座大山压迫的苦大仇深的人们,解放后成了厂的主人。
- 3、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势,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 4、他们一家,在解放前和所有的劳动人民一样,受尽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
- 5、老一辈革命家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地和敌人搏斗,推翻了三座大山,新中国来之不易啊!
- 6、火红的党旗真灿烂,镰刀斧头鲜血染;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一切枷锁全割断;指引走出漫长夜,三座大山全推翻;号声阵阵,锣鼓喧天,美丽的党旗一定会更加鲜艳、庄严!
字义分解
- 拼音zuò
- 注音ㄗㄨㄛˋ
- 笔划10
- 繁体座
- 五笔YWWF
- 五行金
(1)(名)(~儿)坐位:~次|~位|满~|十个~儿。
(2)(名)(~儿)放在器物底下垫着的东西:茶碗~儿|石碑~儿。
(3)(名)星座:织女~|天琴~。
(4)(量)多用于较大或固定的物体:一~山|一~楼。
- 拼音dà,dài
- 注音ㄉㄚˋ,ㄉㄞˋ,ㄊㄞˋ
- 笔划3
- 繁体大
- 五笔DDDD
dà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dài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tài1. 古通“太”。
2. 古通“泰”。
与三座大山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