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
拼音:sǎn qǔ
注音:ㄙㄢˇ ㄑㄨˇ

散曲的意思

词语解释:

散曲sǎnqǔ

(1) 曲的一种体式,没有宾白科介,便于清唱:内容多为抒情,写景,有小令和散套两种形式。盛行于元、明、清三代

a type of verse

引证解释:

⒈ 曲的一种体式。盛行于元明两代。和诗词一样,可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宾白科介,便于清唱,有别于剧曲。包括散套和小令两种。有时也专指小令。

国语词典:

对剧曲而言,凡无科白而只供清唱的,称为「散曲」。盛于元代,又分小令与散套二种。

词语翻译

英语
verse or song form from Yuan, Ming and Qing

网络解释:

散曲 (中国文学)

  • 散曲,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在元代兴盛,和唐诗宋词同为一代之文学。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由宋词俗化而来,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后来随着散曲格律化和去市民化,失去了个性鲜明的鲜活市民文化血液,变得与宋词几乎无异,随之衰败,未能像唐诗宋词一样繁荣延续及后世。
    • 1、从元散曲到清岔曲都有关于酒色财气的作品。
    • 2、元代李邦佑散曲《转调淘金令》有“花衢柳陌,恨他去胡沾惹;秦楼榭馆,怪他去闲冶游”。
    • 3、并且在第一布里渊区绘制了主要的对称点、线上的声子色散曲线。
    • 4、隐逸思想是元散曲的重要主题之一。
    • 5、所作散曲淋漓酣畅,小曲也有成就。
    • 6、但古典诗词,每首平仄韵不得通用,错用一韵就贻笑大方,而散曲可以平仄混押,大大解放了作者手脚,使诗歌的路数更为宽广。

    字义分解

    • 拼音sàn,sǎn
    • 注音ㄙㄢˋ,ㄙㄢˇ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AETY
    • 五行

    sàn

    1.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

    2. 分布,分给:散布。散发(fā)。天女散花。

    3. 排遣:散心。散闷(mèn)。

    4.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

    sǎn

    1. 没有约束,松开:松散。散漫。懒散。散曲。散记。散板。散文。披散头发。

    2. 分开的,分离的:散居。散乱。散座。散兵游勇。

    3. 零碎的:散碎。散装。散页。

    4. 中医称药末:散剂。丸散膏丹。

    • 拼音qū,qǔ
    • 注音ㄑㄩ,ㄑㄩˇ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MAD
    • 五行

    1.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zhé)。曲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2.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jiě)。委曲求全。

    3. 弯曲的地方:河曲。

    4. 偏僻的地方:乡曲。

    5.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酒曲。曲霉。

    6. 姓。

    1.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曲艺。曲话。

    2. 歌的乐调:曲调(diào)。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hè)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