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策
拼音:xiàn cè

献策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献计。

引证解释:

犹献计。

《三国志·魏志·傅嘏传》:“时论者议欲自伐吴 ,三征献策各不同。” 唐李端《送郭良辅下第东归》诗:“献策不得意,驰车东出秦 。” 宋苏轼《过岭寄子由》诗:“投章献策谩多谈,能雪寃忠死亦甘。” 清冯桂芬《怀人》诗:“献策归来恋旧林,循陔至乐胜朝簪。”

国语词典:

提供计策。《三国志.卷二一.魏书.傅嘏传》:「时论者议欲自伐吴,三征献策各不同。」《文明小史.第二四回》:「金子香满面愁容,周学监问其所以,原来为此,因献策道:『听得我们总教习昨日上院,抚台请他出题目的,我今晚回去,替你作个说客。』」也作「献计」。

网络解释:

献策

  • 献策是汉语词汇,拼音xiàn cè,意思是犹献计指出谋划策,进献计策。
  • 献策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我们的老校长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仍积极地为教育改革献计献策,从不超然物外。
    • 2、为了扭转厂亏损的局面,领导广开言路,大家纷纷献计献策
    • 3、牛金星、宋献策加入起义军后,李自成如鱼得水。
    • 4、我觉得宋献策多谋善断,这点小事根本难不倒他。
    • 5、有他为你出谋献策,事情就办了。
    • 6、在治水护水的地上,在宣传治水的文艺演出中,在“五水共治”献计献策的神仙会上,到处闪烁着志愿者和热心人的身影。

    字义分解

    • 拼音xiàn
    • 注音ㄒㄧㄢ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FMUD
    • 五行

    (1)(动)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宝|~策|借花~佛|~技|~计|~礼|~花。

    (2)(动)表现给人看:~媚|~殷勤。

    • 拼音
    • 注音ㄘㄜ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TGMI
    • 五行

    (1)(名)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

    (2)(名)古代考试文件;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对~|~问。

    (3)(名)我国曾经用过的计算工具;跟‘筹’相似。参看‘筹’。

    (4)(名)计谋;办法:上~|献~。

    (5)(名)姓。

    (6)(名)古代赶马用的棍子。

    (7)(动)用策赶马:鞭~|~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