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太保
拼音:shí sān tài bǎo
注音:ㄕˊ ㄙㄢ ㄊㄞˋ ㄅㄠˇ

十三太保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十三太保shísān tàibǎo

(1) 相传唐朝末年的李克用有义子十三人,都任太保官职。台湾的一些顽劣的男学生结盟做坏事,自称“十三太保”,一些女学生则自称“十三太妹”

the thirteen naughty children

引证解释:

⒈ 相传唐末李克用义子十三人都封太保,因有“十三太保”之称。亦仅指第十三太保。

元关汉卿《哭存孝》头折:“某本姓安名敬思 ……有阿妈李克用见某有打虎之力,招安我做义儿家将,封我做十三太保飞虎将军李存孝。”

国语词典:

相传唐末李克用有义子十三人,皆被封为「太保」,故称为「十三太保」。

  • 1、尤其是阿虎,一身横练十三太保的功夫,举世罕有敌手,且内功精纯。
  • 2、这回不光只十三太保,妖兵,狮驼国中的普通修行者,都知此是生死存亡的一战,都拿起兵器,攻向佛家众人。
  • 3、苏知预备以此来将他的《十三太保横炼》推至初步武者境大成。
  • 4、十三太保刘士玉接过话茬王庄主真乃仁人志士,是我们学习的凯模。
  • 5、连那个女人说要离开,连背景在城里遮天的十三太保说要行同陌路,他都只是很潇洒的将钥匙丢进运河,转身离去。
  • 6、十三太保与五代史滥收义子之谜。

字义分解

  • 拼音shí
  • 注音ㄕˊ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FGH

(1)(数)数目;九加一后所得。

(2)(形)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GGG
  • 五行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 拼音tài
  • 注音ㄊㄞ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DYI
  • 五行

(1)(形)高;大:~湖|~庙。

(2)(形)极;最:~阳。

(3)(形)身份最高或辈份更高的:~师。

(4)(副)表示程度过分:汤~热;烫嘴。

(5)(副)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这方案~好了。

(6)(副)很;用于否定:不~好。

(7)(Tài)姓。

  • 拼音bǎo
  • 注音ㄅㄠ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KSY
  • 五行

(1)(动)保护;保卫:~家卫国。

(2)(动)保持:~温。

(3)(动)保证;担保做到:~质~量。

(4)(动)担保(不犯罪、不逃走等):~释。

(5)(名)保人;保证人:作~|押~。

(6)(名)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