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仪
拼音: | diàn yí |
注音: | ㄉ一ㄢˋ 一ˊ |
奠仪的意思
词语解释:
奠仪
(1) 送给办丧事的人家用于祭奠的礼品
英
引证解释:
⒈ 用于祭奠的礼品。
引宋孔平仲《孔氏谈苑·丁讽久居》:“一旦,有妄传讽死者,京师诸公竞致奠仪,纸酒塞门。”
《红楼梦》第十七回:“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 寳玉去吊祭。”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八都禁送奠仪。”
国语词典:
致送死者家属的金钱,用以代替祭品。《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又命使者赍香帛奠仪,入川致祭。」《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宝玉去吊纸。」也作「奠敬」。
网络解释:
奠仪
- 1、后两段中型墓葬出土的青铜礼器,小型墓葬出土的青铜礼器,分析商代中期祭奠仪式的特点。
- 2、当日,在广场上举行了祭奠仪式,嘉宾们一起向英烈敬献鲜花并默哀致意。
- 3、没有,父亲去庙里给弟媳送奠仪看到媳妇正回府,就顺道说一起回府拿,我在府门前等着。
- 4、在这一天里,人们在河边举行祭奠仪式,洗涤沐浴以清除不祥。
- 5、祭祀仪式与祭奠仪式的各自特点、相互之间的影响等等问题。
- 6、上午,其灵柩经津浦线抵津后,停在天津总站,各界举行了隆重、复杂的致奠仪式,曾轰动一时。
字义分解